《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多元课程》”)是依据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编写的。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幼儿发展和教育的最新理论及丰富的教改实践是本课程建构的三大基础。
《多元课程》自2004 年问世以来,受到全国大批幼儿园的推崇。使用者普遍认为,《多元课程》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师改革教育行为提供了全面帮助,因此,《多元课程》深受幼儿园教师喜爱。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与时俱进的思想,本套教材于2012 年重新修订出版。此次进入第四次重新修订,在课程内容上力求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多提升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在课程表现形式上力求有所突破与创新,符合广大教师使用的需要。
一、课程框架
本课程以主题为核心建构。课程内容由主题价值说明、与主题相关的活动(主题单元活动、主题区角活动、主题环境设计、相关链接)、主题活动评价三部分组成。
1. 主题价值说明
主题价值说明主要阐述了该主题内容在学前不同年龄阶段实施的依据和目的,旨在帮助教师组织该主题活动时,理清活动目标,明确各主题所承载的教育任务,以选择符合该年龄段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方式方法,有效地整合资源,开展各类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2. 与主题相关的活动
● 主题单元活动一览表
主题单元活动一览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每个主题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每个主题下面有三个单元活动。教师在预览每个单元所包含的内容时,要理解编写者所考虑到的领域之间的平衡,以及活动开展前一些材料的准备。主题单元活动一览表能有助于教师在主题活动开展前,对所有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 主题区角活动一览表
区角活动是教育整合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体现了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能力水平自主、自由进行学习的先进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它更关注幼儿中长期的各领域发展目标,与集体教学活动形成有效互补,或是活动开展的“前奏曲”,或是活动进行中的“和声”,或是活动结束时的“尾声”,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重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区角活动一览表通过名称、要求、材料、玩法及提示等四个栏目,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区角活动内容可以和主题单元活动相关,也可是非主题的内容。改版后的区角活动增加了科学小实验,有材料的介绍及科学小实验的玩法步骤,锻炼了幼儿动手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并作适当补充。
● 环境设计举例
环境被称为“幼儿学习的第三位老师”,可见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下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本课程在每个主题开展活动时,增加了环境设计举例,通过名称、提示、附图,给教师更直观的理解和借鉴。同时,也便于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
● 学习活动周安排
每周学习活动安排,是为了给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新教师以参考,了解学习活动和区角活动安排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是内容上的相关,也可以是能力上的相关。同时,也可让教师了解周安排、主题单元活动一览表和区角活动一览表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按顺序安排,也可以是不按顺序安排,依据就是应考虑周课程安排时领域之间的平衡和实际的需要。周安排给予教师更多的是参考,是启发。我们更鼓励教师能根据幼儿的情况、地域的特点、实际的需要,自己来安排每周学习活动。
● 活动教案
这里所说的主题单元活动是指为达到促进幼儿发展、实现主题活动价值,由教师预设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教学活动。通过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促使各年龄段的幼儿得到全面、和谐、有序的发展。本次改版,针对课程中科学活动的缺乏进行了补充,活动以主题出发,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发现问题、分析现象,帮助幼儿探索科学常识,积累科学经验。同时,也融入了在课程实践过程中与主题匹配并相对成熟的部分集体教学活动。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理解编写者的设计意图,理解每个活动的提示与建议。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全班幼儿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班级实际情况,采用兴趣小组、问题小组、自由组合等多种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
● 相关各类活动举例
考虑到主题课程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局限,所以设置了相关各类活动举例,其目的:一是课程主题内容与幼儿心智发展顺序、知识逻辑体系之间的对接,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尊重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尊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二是提供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运动、游戏等环节内容。当然,相关各类活动举例提供的只是部分内容,不可能穷尽所有,我们设置这一内容是希望以此帮助教师更好地将课程指向幼儿的一日生活。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再搜集补充相关信息。
3. 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帮助教师积累自己好的教学内容、方式、策略及环境创设;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和策略。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二、操作策略
教师在使用本课程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尽管有许多全国各地同仁参与了本套教材的编写,但是在具体实施本课程方案时,仍要充分考虑使用者所处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等特点,从本地、本园的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幼儿情况,有效地利用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增加、补充、改编”来丰富、完善、发展本课程方案,更好地体现本课程倡导的多元整合的思想。
第二,本课程方案提供的各类活动突出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思想,突出了区角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亲子活动、社会(社区)实践活动、混龄活动、混班活动、参观活动等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的活动切入,从而达到整合的教育目的。
第三,鉴于0~3 岁儿童和3~6 岁儿童在身心发展和学习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托班教材的内容、活动类型、活动方式选择等方面都与小班、中班、大班教材有所不同,更强调教育形式的个别化、游戏化、情景化。教师在使用托班课程方案时,应准确把握和理解编写者的这一意图,牢牢把握2~3 岁幼儿的年龄特点,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托班教育幼儿化”的倾向。
第四,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实施个别化教学,我们在编制幼儿用书时,除考虑辅助完成教学目标外,还提供了一部分拓展主题内容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在各类区角活动、亲子活动中使用。幼儿用书突出强调了对不同认知风格幼儿的尊重,同时也融入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家园共育的思想。